咨 询 预 约 在线评估

自闭症儿童可以玩哪些游戏

2017-07-07  东方启音  浏览:13724

  而从社会互动来看,自闭症可以分为孤离、被动及主动但奇怪的三种型式,其中以孤离及被动型的人数最多;从沟通来看,如果未接受早期训练的话,半数左右的自闭症者没有口语;从认知来看,3/4的自闭症者兼有智能障碍,其假想能力大受影响。社会互动障碍,沟通障碍及假想能力的障碍三者之间又彼此互相影响。因此,大部分的自闭症者都是属于中重度障碍者。要改善自闭症者的社会互动障碍、沟通障碍及象征能力障碍,比较理想的做法是设计一个教育环境,可以同时增进这三方面的能力。就此而言,游戏是最佳选择之一。

自闭症儿童可以玩哪些游戏

  一、游戏在自闭症训练中的功用

  (1)游戏可以让孩子自然地获得肌肉协调与动作练习,达到肌肉松懈和舒解压力的目的,从而也可以稳定小朋友的情绪。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觉得游戏较之正规上课而言,是较为自由的,并能通过游戏让孩子自然地发展走、跳、跑、平衡等能力。玩时使大小肌肉活动起来,在玩耍中使大脑神经对深层的感觉进行有效地统合。

  (2)游戏可让自闭症儿童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可增进其语言的主动性,也能从中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孩子的游戏就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步,他们在游戏中发展友谊,学习社会策略和增进社会能力。Lord(1984)以及Wing和Attwood(1987)研究指出自闭症对于社会沟通线索理解及表达存在困难,他们常常处于孤立状态或是徘徊在同伴团体中的边缘,可能会避免或抗拒别人社交性的邀请,被动的接受,很少或完全没有主动的社交,或者以其特有的方式接近同伴。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团体性游戏来提高自闭症儿童此项功能。我们经常会在游戏及小组课上设计一些互动的游戏项目,譬如“二人毛巾运球”让小朋友从游戏中学会与人合作,并与合作伙伴“分享”胜利的成果(如分吃一种食品)。同时,亦根据小朋友的能力设计一些戏剧性的游戏,如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在训练老师问过“老狼老狼几点了”之后,会让小朋友回答老师的问题,比如说小朋友会回答“三点了”,诸如此类还有音乐游戏“泼水歌”及“上学歌”等等,都可在游戏中增进儿童语言的主动性。(3)游戏可以让自闭症儿童学会理解及遵守规则。儿童可通过游戏学习并适应各种社会道德观念和生活规则。儿童的游戏,无论多么简单,其中都包含或多或少的规则,例如游戏“小鬼当家”,游戏时,小朋友必须排好队进行轮侯,逐个轮流,直到轮到了自己方可参加游戏,并在此游戏中设置小朋友自己穿好拖鞋和端食品给自己的家长两个环节,不仅可以训练小朋友的轮侯参与能力,也可以建立其孝敬父母的道德观念。(4)游戏可以引发自闭症儿童的智力发展。我们在游戏都是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置的。它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的操作比赛游戏到高层次的理解及装扮游戏,依据小朋友的智力发展来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儿童把被动的经验化为主动的活动。

  (5)游戏可培养儿童学会观察,并去感受游戏气氛及乐趣。自闭症儿童大半多数都是处于自我世界中,他们很少地关注外界的世界,缺乏自发性地寻求与他人共享快乐,兴趣和成就的表现。通过游戏这个儿童喜欢的项目,让儿童在“有趣的嬉戏”中逐渐去关注外界的活动,也在观察中,经由模仿及经由他人引导进行游戏,是让儿童充分地发挥最大潜能发展区的功能。

  二、游戏形式的分类

  游戏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众说纷纭,至今仍没有统一的说法,本文就我们训练中心现有的游戏方式进行分类,并从在校训练的小朋友中随机抽取20位小朋友进行相关调查,借以分

  析游戏在自闭症儿童发展的实际体现。

  (一)一对一游戏,即为一个训练员或家长与自闭症儿童二人之间的游戏,它可以是即兴的游戏,如个训课上的“点虫虫游戏”,“炒白菜游戏”。感统课上的一些拍球,跳飞机游?戏。此类游戏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完全顾及小孩的兴趣及爱好,并能依据其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更自由地也更精确地设计,其不受场地,时间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可以是固定式游戏,即已制定计划,备好教案的游戏,如个训课上的“寻宝游戏”,“接龙游戏”。(二)团体游戏,在本训练机构此类游戏基本上归属于固定式游戏,通常是在小组课与游戏课上体现,由我们的训练老师进行设计与安排,据初步统计大体有如下几种类型:

  1、操作性游戏。主要是锻炼小朋友的大小肌肉,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改善其空间概念。但毋庸置疑的是,不同的游戏所设定的具体目标是不一样的,就此从游戏的复杂度进行如下细分:

  (1)初级的操作性游戏。它主要是较为单一的动手操弄活动,譬如串珠、钉图钉等等,它适合年龄小或能力相对较差的儿童。据统计,被调查到的小朋友中有16人参加了此类游戏,占总人数的80﹪,达到动手操弄这一训练目标者16人,即小朋友在游戏中获得成长者的比率为100﹪。

  (2)中级的操作性游戏。与初级操作性游戏相比,它是一个“升级版”,只不过在游戏的难度上有所提高,而我们常常涉及到的,多半是一些艺术性的操作性游戏,如绘画、塑造、剪贴等,它的操作是经由一系列精细动作排序组合而得。它适合已经达到初级操作性游戏的目标,并在此前提目标上能够得到更多提升的小朋友。据统计,共有7人参加了此类游戏,占总人数的35%,达到训练目标者7人,即小朋友在游戏中获得成长者的比率为100%。(3)高级的操作性游戏。即将认知性游戏提升并融入到社会性游戏中去,即在操作性游戏中,让小朋友共同完成某一件事情,即把认知游戏中的操弄与社会性游戏的共同目标融合到一起,如三四个小朋友合作拼好一块拼板或完成一张脸谱,据调查结果显示,共有12人参加了此类游戏,占总人数的60%,达到动手操弄这一训练目标者12人,即小朋友在此目标获得提升者的比率为100%,而达到共同目标这一训练目标者10人,即小朋友在此目标上获得提升者的比率为83.3%。

  2、比赛性游戏。主要培养孩子的运动力,培养其轮侯参与的能力及建立输赢的概念,让孩子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亦可增加其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此类游戏形式是我园最主要的游戏方式,也是适用范围最广的方式。结合我园实践操作情况,本文将从与人一起游戏的能力这一角度来进行探讨与分析。

  (1)单独式的比赛。即游戏的重点训练目标在于给儿童建立“输赢”概念及学会轮侯等待。据调查结果显示,共有20人参加了此类游戏,占总人数的100%,学会轮候等待者20人,即小朋友在此训练目标上获得成长者的比率为100%,在游戏中建立输赢概念者18人,即小朋友在这一训练目标上获得成长者的比率为90%。

  (2)二人合作式比赛。即游戏要求由两人同时去做,需二人协力方可完成的项目,如二人三腿爬、抬担架、亲子互动游戏等等。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小朋友与人合作能力,增进与他人情感的交流。据调查得知,共有15人参加了此类游戏,占总人数的75%,与人合作能力得到提高者13人,即小朋友在此目标上获得成长者的比率为86.7%,在情感上得到发展者12人,即小朋友在这一目标上获得成长者的比率为90%。

  (3)团体式比赛。即游戏的胜负是以最终团队成绩来衡量。在游戏过程中,让小朋友树立团队精神,如“长跑接力赛”、“穿脱环比赛”等等。据调查统计,共有16人参加了此类游戏,占总人数的80%,达到训练目标者13人,即在游戏中明白团队概念者的比率为81.2%。3、理解性游戏。即游戏的难度较高,且游戏规则完全是一些认知理解性质的活动,几乎或甚至完全没有视觉提示,需要小朋友对老师所说的话进行分析和整合,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游戏或是游戏的设置是为了灌输给小朋友一种意识,如传、抢、丢、理解别人的需求以及代?号规则(以特定的数或字词代替另一种不相关的意思,如“一二三四五”中的“五”代表“停”)等等。譬如说游戏“丢手绢”“一网不捞鱼”等诸如此类。据调查统计,20位小朋友中就有14人参加了此类游戏,占总人数的70%,完全理解游戏规则者11人小朋友在游戏中获得成长者的比率为78.57%。

  4、装扮性游戏。即让个人试着设身处地去扮演另一个实在生活情境中不属于自己角色的行动过程,可以使学生习得社会学习技巧。主要适用于能力较好的儿童。如:“老鹰抓小鸡”“老狼老狼几点了”“龟兔赛跑”等。据调查统计,共有4人参加了此类游戏,占总人数的20%,象征能力提高者及明白角色概念者2人,即小朋友在此类游戏中获得成长者的比率为50%。

  当然,上述各种游戏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它们互相渗透和融合,只不过是游戏所设目标的侧重点有所区别。而一个游戏是否合理,关键在于儿童参加该游戏的参与程度,是否能满足儿童需求,以及它们能否激发儿童从事游戏的欲望。

  总之,我们不能随意地为我们的自闭症儿童安排游戏,训练者必须意识到游戏的重要性,并精心地为我们的孩子设计及组织适合其能力和兴趣的游戏,让孩子从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