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 询 预 约 在线评估

在训练自闭儿过程中注重三个方面原则

2017-02-17  东方启音  浏览:11178

或许大多数人都只是听过自闭症而已,却从未深入了解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常常被冠以“星星的孩子”的称号,是因为他们无法与人建立正常的沟通,就像遥远的星星。也或许有人从《地球上的星星》,《雨人》等电影中,羡慕他们天赋异禀的艺术才能与数学才能。但实际大多数的自闭症都几乎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们有社交障碍、行为刻板和兴趣狭隘三大特点。毫无疑问,只有认识自闭症儿童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才能更好地去干预,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现实生活。

自闭症儿童的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学起,而如何让他么学会生存技能,这又是十分困难的。建议在训练过程中注重三个方面原则:对目标行为进行分解、提供有层次地辅助和正确运用强化机制。

分解目标

面临自闭症儿童学习,就必须将目标任务进行彻底分解。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行为动作拿和放。很多人可能会问,拿和放这么简单还需要学吗?不得不告诉你,这是他们的必修课。那这门课的先修课是什么,模仿或者指令。一般来说,模仿先于指令发生,学会模仿”拿“这个动作,然后当你发出”拿”的指令时,他们才能执行。放也是同理。

提示分层

提供有层次的辅助。以穿鞋为例。这就要求我们在帮助他们穿鞋子时,就需要留出粘魔术贴的任务给孩子。就算是粘魔术贴这个简单的任务,也需要再分解为手把手、肢体提示、触觉提示和语言提示等。顾名思义,手把手要求我们握手孩子的手,去完成简单的粘撕任务;肢体提示,这个时候就不需要我们手把手的提示了,但是我们这个时候可以握着孩子的手腕,让他们能够自己去动用手指完成动作;触觉提示,孩子有能力完成粘和撕,我们只需要拍拍他们的手,给他们一个启动即可;语言提示,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说穿鞋,他们就能够完成这一动作。

行为强化

正确运用强化机制。很多人对“强化”二字并不陌生,这一概念在初中课本中出现过,巴甫洛夫有关于条件反射的概念。所谓强化,就是增加某行为出现的概率。自闭症的孩子绝大部分都会存在无法与人保持目光接触,而目光接触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个基础。为了训练孩子的目光接触,就需要找到孩子的强化物,比如孩子喜欢吃海苔、喝饮料、玩玩具和挠痒痒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孩子的强化物(可以简单理解为奖励)。当他们出现正确行为时,不要吝啬我们的赞赏和奖励,给孩子挠痒痒,给他们吃海苔。

以上便是训练自闭症小朋友自理、认知、社交的小技巧,希望能够增加人们对于这一群体的理解,同时也希望对身边有自闭症儿童的朋友,能够有所启发。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在现实训练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需要采取具体的方式去干预。